圖片來源:博客來
本書出版時作者已離世,他的太太——克瑞斯·卡爾森為本書寫紀念序,文末提到當真正大事(失去摯愛)發生時,所有小事都變得微不足道。的確如此,如果生命來到最終時,還留有一點時間讓我們回顧此生,絕大多數的煩憂、憤怒、爭執實在都無足掛齒,但它卻實實在在耗費了我們每日寶貴的時光,因負面的心態讓人生的苦痛遠多於快樂,想想實在好傻。
生命從來就不曾公平,每個人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都不同,各式際遇常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如果想要人生過得快樂一些,或許真的要學會幽默一點,不要老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一副事情不順利天就會塌下來的樣子,不僅給自己製造壓力,也讓旁邊的人跟著緊張,更讓自己隨時處在擔憂的情緒中,實在很不健康。
理查·卡爾森也不是天生樂天,他也是從不斷嘗試與反省中找到方法並長試實踐。不可否認,知道和做到有天壤之別,當下的憂慮與憤怒總是那麼直接且深刻,然而只要時時反省,我是否又陷入為小事抓狂的漩渦了,一次次提醒自己,或許就有機會改變負面思維的慣性。
「你所遇見的人都是來教導你某些課題的。或許這個討厭的司機和無禮的青少年是來教你耐心的,而那位愛搞怪的搖滾樂手則是來教你不要評斷他人。」
「我總是試著在一天開始的時候,想個應該感謝的人。對我來說,感激與內心的平靜兩者關係密切。我對生命的恩賜越真誠地感恩,就越心平氣和。因此,感恩是值得練習的。」
「事實上,人生很少符合我們的心意,他人通常也不符合我們的期望。人生時時出現我們喜歡與不喜歡的層面。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會有跟你意見不合、作法不同的人,以及無法解決的事情。如果你執意跟人生的這項原則對抗,你這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耗在戰鬥上。」
「隨機行善的最大理由,或許就在於它能帶給你滿足的生活。每件善行都會讓你得到愉快的回饋,提醒你生命中重要的層面:服務、慈善與愛心。如果我們都能善盡自己的一份心意,不久以後,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不必假裝負面的感覺不存在,而是努力去瞭解自己感到傷心、憤怒、緊張,或把人生看得太嚴重的原因,只是因為你小題大作了。不需要捲起袖子準備與人生來場奮戰,儘管放鬆下來,做幾次深呼吸。記住,人生不是緊急事故,一切都是你自己小題大作。」
「不要奢望你的另一半會換人,相反的,想想她的優點。不要抱怨你的薪水太低,要心存感激你有一份工作可做。不要期望去夏威夷度假,多想想自家附近有多好玩。」
「沒有什麼比培養同情心,更能拓展視野的。」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立場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與瞭解。人心最大的欲望之一,就是能夠得到別人的傾聽。學會傾聽的人是最受人喜愛與尊重的。那些習慣糾正別人的人,是最惹人厭也最沒人緣的。」
「無論你是什麼大人物,或正在做什麼大事,記住,沒有什麼事比你和你所摯愛的人的幸福與內心安寧更重要。如果你一直執著於完成所有事情,那永遠不會有幸福的感覺!其實,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可以等的,我們的工作中真正屬於『緊急』的事少之又少。」
「當你批評別人時,其實並不表示對方有什麼毛病,反而洩露出你吹毛求疵的個性。無論你是否有雞蛋裡挑骨頭的毛病,……,你需要做的是,把挑剔當作是一件不好的事。」
「堅守寫作進度比較重要,還是陪四歲女兒重要?少跑三十分鐘晨跑,值得你生氣嗎?……。想做一個心平氣和的人,顯然大部分時候變通比堅持計畫更重要(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另外還有一個方法也可以提供幫助,就是預估某些百分比的計畫可能會更改。如果我心中容許一些突發狀況發生,當事情真的出現時,我就可以說:『這是不可避免的。』」
「服務是一輩子的事,這是一種人生觀。該倒垃圾了嗎?如果是,就拿出去倒吧!即使還沒輪到你又何妨。你認識很難纏的人嗎?或許他們需要一個擁抱,或是希望有人能傾聽他們的心聲。你知道哪個慈善機構有困難嗎?這個月你有沒有可能多付出一點時間或金錢?」
「我覺得我最有意義的成就多半來自我的內心:我對自己和別人是否仁慈?我對挑戰是否反應過度,還是夠沉穩冷靜?我快樂嗎?我是否憤恨難消,還是懂得平復心情?我會不會太頑固?我懂得原諒嗎?這些問題都在提醒我們,衡量成就的真正標準不是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是怎樣的人,心中有多少愛。」
「我發現,只有每天排出一小段時間,當作是預約,你才可以保留一些時間給自己。例如,你可以做一個早起的人,預留一小時來閱讀、禱告、反省、打坐、做瑜珈、運動,或是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你如何運用這段時間是你的自由。重要的是排出時間,而且徹底執行。」
「儘管我有這麼多的責任義務,我依然可以選擇,什麼是我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應該把最大量的精力投注在哪裡——就是多花時間陪我的妻子和孩子、寫作、內心修持等等。……相反的,當我忘記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時,我一下子就看不清楚優先順序,再次迷失在工作中。我會衝出家門、工作到很晚、失去耐心、錯過修持的時間,做一些違背人生目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