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博客來
(接續上一本......)
「人要的其實不是了解,而是了解之後的順從。如果有人非常了解你,卻因為了解你,而把你治得死死的。你討厭吃什麼,他就餵你吃什麼;你哪裡痛他就往哪裡踩,處處跟你作對,每件事都違背你的意思,這種了解,只會令你感到恐怖,躲再遠都不夠。 你不是要別人懂,你是要別人寵。如果懂你,卻不寵你,那個懂,對你來說也沒意思。
所以倒也不必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不被了解就會枯萎的人,我們都沒自己以為的那麼心靈至上。
圖片來源:博客來
(接續上一本......)
「人要的其實不是了解,而是了解之後的順從。如果有人非常了解你,卻因為了解你,而把你治得死死的。你討厭吃什麼,他就餵你吃什麼;你哪裡痛他就往哪裡踩,處處跟你作對,每件事都違背你的意思,這種了解,只會令你感到恐怖,躲再遠都不夠。 你不是要別人懂,你是要別人寵。如果懂你,卻不寵你,那個懂,對你來說也沒意思。
所以倒也不必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不被了解就會枯萎的人,我們都沒自己以為的那麼心靈至上。
圖片來源:博客來
無意間看到這多年前的暢銷書,原本對作者本人沒有太大興趣,但看在如此暢銷的份上,想看看作者是否真有獨到見解,但看完其實有點小失望,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太多類似的書了,加上這已經是多年前的作品,內容似乎沒有太多新穎的觀念,但關於作者強調時常靜下心來在內心與自己對話的部分,我也認同這的確很重要,認真分析什麼是自己認同的、什麼是別人、社會加諸的價值觀,可以讓人更堅定且適切地做自己。
此外,接觸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多元習慣也很重要,我們很容易被自己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定型,若沒有開放的心胸,很難與人有舒適的互動關係,越是親密的關係越是衝突不斷。但如何讓自己觀念開放呢?接觸各種與自己觀念和習慣差異極大的人或許是最直接的方式,到不同國家深度旅遊或長住也許是個好辦法(但前提是眼睛要打開、頭腦要思考、再加上一顆願意接納的心),然而,可能很少人有辦法這樣,那多看書也許就是另一種較省錢、省時的方式吧,雖然看書的衝擊沒有實際體驗的大,但總是能讓自己有思考及反省的機會,無法行萬里路,只好讀萬卷書。
圖片來源:博客來
本書是作者一系列的說明書系列書籍其中一本,其實最我早知道的是「兒子使用說明書」,但因為網路評價兩極,所以一直沒看,這本書要買之前也很猶豫,抱著試看的心態,結果似乎不太合我胃口。
作者舉了很多自己與老公相處的實例來佐證她認為「老公這種生物」就是……的說法,但我覺得我的經驗跟她相差頗大,共鳴的部分頗少,或許作者的說法適用於部分老公及老婆,但人本來就各式各樣,簡單分為男性腦及女性腦實在太過簡化,相信和我一樣無法感同身受的人也不在少數。
圖片來源:博客來
作者是知名編劇及作家,她的文筆真的非常好,可以將婚姻、育兒生活中各種辛酸血淚用幽默且極貼切的比喻描述得活生生又血淋淋,實在佩服。
多數已婚者大概都會有與作者相似的體會,雖然生活中遭遇的事件不完全相同,但勞累、憂鬱、傷心、憤怒、無奈的程度應該相差不遠,而且這些都是婚前難以想像的,經歷了這些後,真的覺得自己在幾年間心理年齡瞬間老了幾十歲,外觀也似乎多了好幾分滄桑,白頭髮快速增長,或許是年歲因素,也或許是操煩加速它的成長,唯一比較慶幸的大概就是擁有一個可愛的孩子,雖然他也是我痛苦的來源之一,但畢竟他活潑健康,常帶給我許多驚喜,看著他日漸茁壯,給我心裡很大的滿足。
圖片來源:博客來
無意間在網路看見一篇作者的文章,講的是教養相關的內容,看到底下作者的姓名就google一下,發現作者的人生似乎非常曲折離奇,忍不住好奇地想買他的書來看,這本書正是講述作者自己從出生到整個求學階段的故事,由於小時候罹患腦炎,智力受到損傷,作者求學歷程極度坎坷,相信任何人看了都會相當不忍,最令人佩服的除了作者本身超人的毅力外,作者父母異於常人的正面教養更是不可思議,面對這樣的小孩,一般父母應該早早就認定這是一位能力特別差的孩子,未來能夠勉強找個養活自己的工作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然而,他的父母卻能十分樂觀地相信他可以一步一步越來越優秀,即便眼前的成績一再證實他是個智能不足的孩子,作者的父母和姊姊還是努力教導,鼓勵他上進,沒有責罵只有讚美和鼓勵,即便他的進步那麼微不足道。
人生的幸運與不幸真的很難評斷,作者因為罹患腦炎智力受損,人生的前20多年經歷大量學習挫折,但他也受到父母最多的關愛與包容;因為自身經歷過許多學習上的苦,之後更能同理學習上有困難的少年輔導院裡的孩子,讓他能夠幫助許多迷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