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孩子的重要他人-博客來.PNG

圖片來源:博客來

幫助別人的快樂每個人多少都體驗過,但要能花費大量心力並且有系統地幫助他人者終究少之又少,因為這不只要有心,還要有能力,更要有異於常人的毅力與挫折忍受力,然而付出這麼多,得到的必定不只是平常人對別人施予小惠的單純快樂,而是如同蘇教授的故事一般酸甜苦辣交雜其間。

 

蘇教授於文章中闡述自己的成長背景及他為偏鄉學子服務的動機與信念,同時延伸出許多對台灣教育的省思與建言,相當令人感佩也值得大家學習。也許我們無法做到如蘇教授那樣的程度,但還是可以盡可能對別人付出能力可及的幫助,只要能認同蘇教授的信念:「保護自己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順道把別人的小孩教好!」(聖嚴師父開示),這個社會必定更加溫暖,國家更加進步。

 

「『績效』不該是教育的唯一考量。從受教端來看,我始終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求學階段是國小。有了好的知識基礎與學習態度,才能造就好的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和碩、博士生。好的研究要靠好的博士生支撐起來,絕不是教授一個人的功勞。」

 

「我認為政府的教育改革工作只要做好一件事,就會產生最高績效:讓每位老師都能安安心心教書。老師能全心照顧孩子,孩子就能快快樂樂長大,就算不能長成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起碼可以對他自己的家庭有微小的貢獻,起碼不至於增加社會的負擔。」

 

「我一直相信,學校與老師的存在目的,應該在於培養出更多可以讓社會繁榮幸福的學生,而不是生產一堆沒有人閱讀的論文。」

 

「我們的高等教育,一直把學有『專』精的教授,當作『通』才來用。教授要教書接受學生的評價,又得申請各種研究,拼論文數量,還要不時擔任學生的心理諮詢師、生涯規劃師、職業介紹師,同時完成各種校院系所的、政府部會的、民間企業的任務,還要應付來自五年五百億與頂尖大學計畫無窮無盡的KPI騷擾。但讓我們捫心自問吧,哪個教授真的如此全能?至少我自己是完全不懂如何安慰失戀的學生,而且最討厭召開各種行政會議。」

 

「早在我成家之前,有一次聆聽聖嚴師父開示,他說:『保護自己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順道把別人的小孩教好!』不懂的事,怎麼說也不會懂,但是時間到了,智慧就圓融了。」

 

「孩子讓我所有的努力,都落實成可以庇蔭他們的磚瓦屋宇。我在工作上的付出,再也不只是為了求取溫飽,所有的汲汲營營都有了更美好的動力和意義。」

 

「只有心才能看得清楚,眼睛是完全看不到真正重要的東西的。」

 

「我認為整個社會都在強調『效用』時,反映的是一種短視的價值觀。我現在付出的(學習的),要在短期內有回報(進入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從國、高中課鋼與升學考試的緊密鏈結,到大學課程內容需要接受畢業學生就業比例的考驗,各級學校的教育方針,都服膺於一套又一套追求效率的標準時,我們怎麼能怪學生們以『那有什麼用』為由,拒學文言文呢?」

 

「我們的教育太在乎紙筆測驗,其他無法用分數量化、沒有標準答案的能力,因為長期被升學制度忽略,家長及學生也就無心下功夫培養。諷刺的是,好不容易完成了所有的升學考試,進到大學校園——這個最該讓學生放下『世上所以事都有答案』這種慣性思考的地方——多年來還是用紙筆測驗考核學生的學習,忽略他們的實做技巧或論述邏輯。這樣的結果,就是凡不能標準化測量的事物,都可能被孩子們冠上一句:『不公平!』的抱怨。」

 

「要孩子們既合作又競爭,其實一點都不困難,重點是『與別人合作,與自己競爭』。」

 

「三年了,我總算想清楚了一件事。陪伴孩子,成為他們在面臨人生關卡時會想到的那個人,這比教導他們任何技能和哲理,都來得重要。」

 

「其他社會學家也指出,忽視家庭貧窮、教育背景較差的孩童,會讓我們付出高額的成本,包括這些孩童長大後減少的生產力、犯下罪行的社會代價,以及因為缺少健康知識而增加的醫療經費,以美國的例子來說,這些成本每年約為五千億美元,相當於每位納稅人要支付一萬四千美元。雖然我沒有台灣的數據,但我相信台灣的納稅人要為台灣那些家庭或教育風險較高的孩童所承受的負擔,絕對也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只是這筆錢不是一下子從我們口袋中掏出來,所以大家比較沒有感覺。」

 

「其實,學習成就低的孩子,不見得不聰明,而是他們的性格上有不利於學習的狀況。學習需要的不只是理解的智力 ,還需要讀書的紀律。學科成績好的孩子多少有點強迫症,或是父母要有強迫症 ,他們習於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arrow
arrow

    長頸鹿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