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髒養-博客來.PNG

圖片來源:博客來

家中多了個新生兒後,總會特別注重清潔衛生,月子中心的每個嬰兒床都掛著一瓶酒精,要摸寶寶前都要消毒雙手,感覺嬰兒是個非常脆弱的生物,稍有不慎就會受病菌攻擊,但究竟是要多衛生?經常消毒寶寶接觸的各種物品,對寶寶真的好嗎?當其他照顧者的衛生習慣差,總是會讓媽媽精神緊繃、情緒激動。究竟需不需要這麼擔憂?

 

想從這本書得到一些解答,但似乎有些不如預期,書中闡述了許多微生物和人類的關係、彼此如何相互依存……,至於我想知道的有關環境清潔的部分篇幅較少,不過大致上還是可以讓讀者對微生物與疾病、過敏、免疫系統……之間的關係有比較清楚的概念。

 

「三歲時,孩子的微生物群系大致穩定且在受影響後能再復原,比較接近大人的樣子。所有關鍵的微生物此時已各就各位,在孩子身體所有潮濕和乾燥的部位,找到合適的地點住下,牠們停留在那裡,預防病原體、分解纖維、調節免疫系統,甚至影響心理健康。因此這生命的前三年非常重要。在幼兒生命初期時介入,對健康和疾病防禦有最顯著的效果,和孩子來往的人們,他們所吃的食物、所去的地方和所用的藥物,都能影響他們終身。雖然有有些在三歲前發生的事情不在你(或任何人)的掌握之中,但肯定的是,幼兒時期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對他們有一生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泥土或髒汙這麼好的原因,當你讓孩子接觸無害的細菌時,那些細菌不但不會殖民人體,還會用複雜的特性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許多人認為,被啟動的免疫系統,將伴隨很多炎症

的反應是好的,但事實剛好相反。訓練有素的免疫系統,可以在不需要時減輕炎症,就像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一樣,在運動時心跳加快,但其餘時間使脈搏較低。」

 

「微生物和肥胖症密切相關。腸道細菌通常是造成體重增加,或很難瘦下來的原因,牠們能在攝食中提取較多的能量。苗條(或瘦的人)擁有著不同的腸道細菌,這些細菌在攝食中提取較少的能量。(是誰說過人生是公平的?)」

 

「從孩子早期的生命經驗發現,許多保護他們的能力直接來自哥哥或姊姊,所以哥哥姊姊當然是越多越好。在大家庭裡,年長的孩童常將髒髒的手指塞進寶寶嘴裡,對著寶寶的米麥片粥打噴嚏,或把髒東西搓進手裡。更重要的是,他們接觸多種來自年長手足從學校帶回來的疾病和微生物。這些來源都影響幼童的免疫系統並構成微生物群系。好消息是:年長手足所傳播的高度多樣性微生物,可能是弟弟妹妹較不易過敏的原因。」

 

「你可能會很驚訝,因為母乳的主要成分不是用來餵寶寶,而是設計來餵食寶寶腸道裡的微生物。母乳其實是「細菌的食物」。所有哺乳類均產奶,但不是每一種都像人奶一樣營養豐富。人奶跟其他動物奶最大的不同,在於人奶裡有結構較複雜的「寡糖」(人乳寡糖簡稱HMOs),

營養價值極高。牛、山羊、綿羊和豬的奶裡,寡糖濃度是人奶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母親最早分泌的濃郁乳汁:初乳,裡面都是人乳寡糖,沒有任何哺乳類動物所產的奶,能和人奶裡高單位且結構多元的寡糖量相比。」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益生菌種,看似能解決各式各樣的需求,但是大多數都未通過適切的實驗檢視效力,也很少受到科學文獻審,因此我們無法評估這些益生菌是否真正有效。若非必要,我們不建議你隨意給小孩益生菌,就算是在必須的情況下,你也應該選擇單純的、解決孩子當下症狀的那一種就夠了,否則你很可能只是浪費錢。」

 

「羅布喜歡吃優格(小心地避免裡面有很多糖或是人工甜味劑的那種),並鼓勵女兒一起吃,特別在她必須服用抗生素的狀況下。他特別喜歡在優格裡加上蜂蜜,蜂蜜裡本身帶有抗菌屬性,可以對抗一些快速增生的壞菌,如鏈球菌(Streptococcus),這種壞菌會在施用抗生素後攻占人類喉嚨。」

 

「盡可能地讓孩子接觸多樣性的微生物。帶他們出去與動物互動,允許他們在泥土、河流、小溪和海洋裡面玩耍。不要對所有他們會碰到或放進嘴裡的東西消毒殺菌。掉在地上的奶嘴是個很好的例子。將奶嘴殺菌的話,孩子長大之後對食物過敏的風險會升高。」

 

arrow
arrow

    長頸鹿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