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博客來.PNG

圖片來源:博客來

這本書多年前剛出版時超級火紅,大概連平時沒在看書買書的人都很難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有時不知為何對於過度暢銷的書反而不太想看,即便看到好多朋友及名人推薦,當時仍然不為所動。近日因故讓我突然想起這本暢銷書,搜尋時才發現本書作者居然已經繼續出版了一連串的關聯書籍,頓時又讓我不太想買,直覺似乎是非常商業化的出版方式,大賣後趁勝追擊,讓人懷疑真的有那麼多值得一讀的內容嗎?還是換湯不換藥地同一理論反覆換句話說呢?不過拖了一段時日後,想說還是不要有太多先入為主的想法,先讀第一本經典之作看看吧!

 

看完後的確有種觀念受到衝擊的震撼感,阿德勒的「目的論」、「否定創傷」、「課題分離」……,都徹底推翻常理,這讓我想到哲學、心理學……這類比較抽象的科學,似乎學派特別多,不同派別間甚至會出現完全衝突的理論,到底什麼才是真的?我想就像宗教一樣吧!真理或事實是什麼其實不重要,選擇你想相信或有辦法真心相信的說法(或稱理論)去相信就對了,至於如何確認這個信仰選擇是否有助於你?只要問自己,是否因為這個信仰減少了許多煩惱、傷心和憤怒,是否因為這個信仰而經常感到積極、正面、安心、快樂及幸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最適合你去相信的理論。

 

阿德勒的論點給人們一個不一樣的信仰選擇,如果跟他有緣,能想通他的理論,能真正付諸實踐(這點超難),確實是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然而,我連是否接受這個信仰都還有些猶豫,因為也還沒能真正想通他的理論,總是有好多疑問和想反駁的地方,但至少藉由這本書,讓我願意花時間繼續認識阿德勒,期待他真的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阿德勒認為,決定自我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比如遭遇重大災害,或是幼兒時期遭受虐待之類的事,它對人格形成不是完全沒有影響,影響還是很大。重點在於,並不是因為發生了這些事就一定有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是藉著『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來決定自己的一生。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決定要怎麽生活的,是我們自己。」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卻可以隨意更改主觀的解釋;而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裡。」

 

「人際的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無法逃離不幸。」

 

「人啊,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我是對的』,那瞬間就已經一腳踏入了權力鬥爭。」

 

「人只有在感覺 『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沒有自卑感,也不必誇耀自己的優越性,可以處於平穩、極為自然的狀態。真正的愛,就是這麼一回事。」

 

「因為太想獲得認同,結果就依照他人『希望你是如此』的期望,拋棄真正的自我,過著別人的人生。還有,請記住,如果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那麼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所以當別人不能如你所願地行動時,你不可以因此動怒,因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大致上,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只要能做到課題的分離,人際關係應該也會產生劇烈的變化。」

 

「介入他人的課題,還有背負他人的課題,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沉重又辛苦。如果你的人生正面臨著苦惱,這樣的苦惱必然是來自於人際關係。所以首先,你必須清楚知道『從這裡開始,就不是我的課題了』,然後把他人的課題切割、捨棄。這就是讓人生卸下重擔、變得單純的第一步。」

 

「好,為了客易理解,我們把它當成激烈反對的情況好了。你的父親激動到破口大罵,母親則是淚流滿面地提出反對。除了絕對不同意你擔任圖書館館員之外,逼迫你如果不和哥哥一起繼承家業的話,就要斷絕親子關係。然而,這種『不同意』的情緒要如何調適緩解,並不是你的課題,而是你父母的課題。你根本不用在意。」

 

「當 『回報』存在於人際關係的基礎上時,就會產生一種『我給了你這麼多,你也應該回報我』的心情。當然,這是跟課題的分離差距很大的想法,我們既不能要求回報,也不能受它束縛。」

 

「其實阿德勒的心理學中,是有這麼一個與常識對立 (反命題) 的面向。例如:否定原因論、否定創傷、採用目的論、認為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還有不尋求認同以及課題的分離等等概念,這些都可以說是與常識對立的。」

 

「大人們自己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一見到眼前這些活得很自由的年輕人,就批評他們是『享樂的』一群。這當然也是他們為了說服自己接受不自由的人生,必須說的人生謊言。如果是那些為自己選擇了真正自由的大人,不只不會說出那樣的話,反而還會支持鼓勵年輕人選擇自由的人生吧。」

 

「換句話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就是有人討厭你。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完全只在乎『別人是如何看我』的這種生活方式,其實正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我』的生活型態。」

 

「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希望得到某人的稱讚,或是稱讚別人,這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採取『縱向關係』的證據。以你來說,也是因為活在縱向關係之中,所以想要得到稱讚。阿德勒心理學否定一切的『縱向關係』,提倡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應該是『橫向關係』。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可以說是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那麼,人到底為什麼會介入呢?其實這背後也有著縱向關係。因為以縱向方式來看待人際關係,認為對方比自己要低一等,所以就介入了。藉由介入,將對方導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認定對方是錯的,自己才是對的。」

 

「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評價別人的字眼都是來自縱向關係。」

 

「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由此,我們才能實際感受自己的價值。」

 

「誠實看待孩子原有的樣貌,不與人比較、對他的存在感到喜悅和感謝;不要由理想中的模範開始扣分,而是從零出發。這麼一來,應該就能對於『存在』有所感受及表示。」

 

「其實這時候,就算家人連一句『謝謝』都沒表示,也希望你可以一邊收拾碗盤一邊想著:『我對家人有所貢獻。』不是想著別人可以為我做什麼,而是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並付諸實現。只要有這種奉獻的感覺,眼前的現實將變得完全不同,染上另一種色彩。」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沉溺於過去、不斷張望末來,讓自己所有的人生都映照在微弱的燈光下,還以為自己看見了些什麼。」

 

「不論你怎麼度過每一個刹那,就算有人討厭你,只要『貢獻他人』這顆導引之星還在,就不會徬徨,做什麼都可以。誰要是討厭你,就讓他討厭好了,只要活得自由就行。」

 

「有人會覺得阿徳勒思想實在難以接受,那是因為他的思想幾乎都可說是與常理背道而馳的反命題,必須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徹底實踐才有辦法理解。所以就算他的用字並不艱深,但難度或許就像要你在嚴寒的冬季裡憑空想像夏日酷暑的感受一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長頸鹿小姐 的頭像
    長頸鹿小姐

    長頸鹿小姐的閱讀筆記&生活速寫

    長頸鹿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