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時報文化 悅讀網
前陣子遇到一些讓人抓狂的事,所以就不小心買了理查·卡爾森一系列3本書,這是剛讀完的第一本,特別是以職場地雷為主題,在讀前面幾個小章節時就讓我對作者相當好奇,因為很佩服他能在如此忙碌的生活還時時用冷靜寬容的心態面對每日的衝突與紛亂,我上網搜尋他的相關資料,沒想到作者居然已過世十多年,而且在45歲壯年期就不幸往生,他在2006年搭機從加州飛往紐約途中因肺栓塞導致心臟停止辭世,又一次讓人感嘆好人總是不長命。
本書利用100個小故事說明作者在遇到各種可能讓人抓狂的事時,如何用更正面的態度及言行來處理與面對,由於作者的舉例都是他遇過或聽到的真實小案例,其提供的想法多是經過自身付諸實行後覺得好的方式,因此格外具說服力。每個人因為經歷與個性不同,在閱讀本書時會對某些章節特別有感觸,以下節錄一些個人覺得值得思考的觀點。
「生命不會與我們妥協,也不會給我們多點時間,少點責任。我們必須學會什麼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只注意急事。就如同我在書中所說的話:『記住,當你死時,責任還是沒完沒了。』」
「我們顯然很容易忽略那些我們認為重要的事,而去做一些緊急或方便的事。不幸的是,生命並不會與我們妥協,更不會因為我們期許該做哪些重要的事,而賜給我們時間去做。如果我們不起而行,依照自己的優先順序來過日子,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我一直記得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的教訓。他說:『事實上是行動在做抉擇,而非言語。』也就是說,當我告訴你,我的家人和朋友對我很重要時,我可以詳細寫上一張清單,也可以為這個想法說上一大段辯護的理由,但是真正要衡量這件事對我重不重要,還得看我在這件事上花了多少時間與精力。」
上班時急事先做應該是沒錯的,但工作、生活、興趣、夢想……等,哪件事比較急?我總反射性地把工作永遠當作最急的事,排除萬難也要先處理,即使那件事其實沒那麼重要也沒那麼急,因為我總以為其他事(都被我認為是瑣事)是可以不做或可以等的。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感覺到生命的短暫、無常與珍貴,最重要的事、最值得花時間與精神投入的事,絕對不是工作。
「我發現能用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自己工作的人,也是最能享受工作樂趣的人——如果他們真想要,他們也是最快爬升的人。他們的態度讓自己愉快又輕鬆,也讓別人受到鼓勵與啟發。客戶喜歡這樣的人,同事也喜歡這樣的人。他們會用午餐或休息時間讀書,學習新東西,或是思索自己的目標,看看如何能達到目的。他們從不覺得自己被犧牲了,總是在向專家請教,也傾聽別人的建議。」
「如果你想要過更平靜安詳的生活,你最基本要做到的就是減輕控制慾。」
「控制慾很強的人真正會受到的傷害,其實是在他的內心——他的感覺與情緒。根本的問題在於他不讓別人充分展現自我,也不給別人有活出自己的空間,更不懂得尊重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更深一層來說,控制慾強的人不希望別人擁有自我,只希望別人成為他心中所設定的那個模樣。」
「每當你覺得壓力太大,或有克服不了的感覺時,不妨問問你自己:『我現在正在做什麼?』你是不是正在想壓力很大的事?你是不是又在提醒自己有多忙?你是不是認為你有權利沮喪不安?你在強化負面的能量嗎?或是你充分運用了此時此刻?你的態度與思維方式都是積極而正面的嗎?你會努力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
「只要你想著明天的會議或下週的截止日期,就要提醒自己,你的想法正在為自己製造恐慌,並想像著可怕的未來了。一旦你弄清楚自己的思想模式,知道壓力的來源之後,你就能退一步,讓自己的思想回到真實的世界——此時此刻——這樣你就能讓壓力掌握手中了。」
「當我能接受混亂時,結果讓我很驚訝。生活中會出現許多壓力來源——沒回的電話、遺失的郵件、計算錯誤、過失、承諾太多、截止日期、不被認可等;而不同的是,這些許多過去會讓我抓狂的事現在都不會影響我了——那不過就是混亂的一部分。生命中已經有許多需要我們努力去掌控的事,我們不需要為一些不能掌控或不能避免的事,作無謂的掙扎。混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或許你也可以打開心胸,接納混亂的本來面貌。如果你這麼做,你就很少會被這些事情干擾了。」
「我們是否經常忘了要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幸福,而期待在某條路上碰到另一種幸運?當你的心思總是在別處,或是將焦點集中在未來時,你就很難對現狀感到滿足。」
「即使在今天,我還是會因為一些小事而覺得沮喪,而我總會想起父親說過的一句話,也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生活就是源源不斷的事件。』的確如此!你才剛處理完一件事,另一件事就在等著你了。你平息了一項衝突,下一個又出現了。你解決了一個問題,就像變魔術一樣,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一個人喜歡你的工作表現,但為了討好他,你卻得罪了另一個人。你的計劃完成了,但是其中有個錯誤必須修改,而你的電腦當機了。這都是生活的真相,不可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