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玩才會學-博客來.PNG

圖片來源:博客來

作者對現代主流的義務教育有深刻的反思,投入研究創新的教育模式並對照傳統教育兩者對學生的各項影響,許多紀錄與觀察與多數人的刻板思維有極大落差,像是作者兒子就讀的瑟谷學校,其完全自由放任、沒課程、沒進度、學校完全由學生管理的教育模式確實顛覆一般人的想像,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畢業的學生,仍然可以銜接既有的大學課程,作者表示畢業生在職場幾乎都有優良表現,而且絕大多數的人很慶幸自己不是接受傳統教育而是在瑟谷學校學習,即便這是真的,但我認為,沒有一種教育體制是適合所有人的,會進入瑟谷學校就讀的學生,相信絕大多數曾經在傳統體制的學校就讀,因適應不良而嘗試不同的教育模式,所以這些人否定傳統體制的比例較高也屬正常,但也不可否認,有些人很適合生存於傳統學校,而且很快樂,人生也很豐富精彩。

雖然我不認為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放任自由學習的環境,作者對瑟谷學校學生的觀察和研究,還是很讓人振奮,傳統教育的許多弊病早就有很多人提出並不斷希望尋求改進,教育改革一改再改但還是跳脫不了「評比」的框框,不管是用什麼方式、項目做評比,學生就是必須被一較高下,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習當然不可能自由,也容易充滿挫敗感,我很欣賞瑟谷學校自由學習自己當下想學的東西,自己找資料學習,沒有排名的這個部分,雖然也會擔心學生沒有學到最基本的生活常識,但依據作者觀察,基礎知識這塊大拼圖,早晚會自己拼湊出來,不需要擔心過度偏學的問題,如果這是真的,那瑟谷學校確實會是許多不適應傳統學校的學生的好選擇。

我認為瑟谷學校給我們很好的啟發,但我不覺得所有學校都應該逐漸瑟谷化,我們需要的是多元的教育體制和開放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且適合的生活,當然包括學習的環境,而且,當你覺得目前的環境不適合你時,你有其他的選擇,這是一個好政府該提供給人民的「多元的選擇機會」,未來的世界需要各樣特質及專長的人才,很難有一種教育模式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自由、多樣的環境搭配開放的心胸,才能創造異想不到的各色人才。

 

「學生逐漸發現即使他們自己願意,卻仍然不可能真正深入學習學校的課程,因為時間並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他們必須遵循學校制定的時間表。此外,很多學生都深信自己必須參與一定程度的課外活動,如此才能證明他們是頂尖大學正在尋找的「全方位」菁英,讓追求真正感興趣科目的學生們,必須承擔在其他科目遭受失敗的風險。為了取得成功,學生只需掌握考取高分所需的有限資訊和粗淺知識。

學校裡另一個抑制批判性思考的就是「焦慮」,學校不斷對學生進行評估,降低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這樣不僅可讓學生找出老師要的答案,更可能促進焦慮感的產生。

批判性思考來自於創造力,而創造力需要一定程度的玩樂性質 (詳見第七章),擁有批判性思考的人會不停嘗試他們的想法,再倒過來探究其後果,而焦慮卻會阻止這類的嘗試,並且強迫思想沿著耳熟能詳、想當然爾的方式進行。焦慮讓人們以死記硬背的記憶來回應問題,卻禁絕了新穎想法或見解的產生。」

 

「那些被迫學習標準課程的學生,只有少數時間去尋找自己的興趣,但許多校方課程不見得是他們的興趣。某些學生克服了校內課業問題,並在校外探索學習途徑,儘管這種例子並不多見。

 事實上,校外多樣化的人格典範及知識更具有學習價值,成長的部分任務是找到最適合個人的工作職務。然而,在學校裡卻僅有一個適合的職務,而那些不適合的人會被視為失敗,或被「心理障礙」所困擾,學校並沒有調整課程,以符合人類追求多樣性的內在需求,反而嘗試以藥物控制讓孩童適應學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目前在學校裡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

有些小孩天生就比別人積極和衝動,於是在學校裡常常給別人帶來麻煩。他們很難在教室裡一連坐上好幾個小時,也不參加沒興趣的活動或無法忍受單調。在當今社會的高壓教育之中,這些孩子被認定患有心理障礙,也就是俗稱的「過動症」。」

 

「他們堅信孩子透過自我選擇和自發方式可以達到最好的自學效果,而幫助孩子學習是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干涉他們,除非孩子請求幫助或建議。即使如此,他們認為幫助或建議,應只限於孩子所需要的請求範圍,不會有更進一步的建言。另一種對學校成功的合理化解釋,就是參與的學生是特殊團體,不管他們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都注定會成功。雖然學校沒有入學門檻,只有少數需要自我選擇入學(或請求父母允許他們入學)。

但想一下,登記入學的學生是誰?他們的「特殊」專長是什麼?他們不是那種老學究所預測注定會成功的團體,雖然有些人是屬於這種類型。在我們調查的畢業生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註冊瑟谷學校以前,他們在公立學校都曾經歷過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持續的反叛、多次翹課,有些人還被診斷出有學習障礙。其他會接受瑟谷學校的人,有些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相信這樣的教育,有些是覺得這樣的教育很吸引人,儘管他們在公立學校表現算是很好了。」

 

「實驗得到兩項重要結果。首先,經過不知道畫作出自哪一組之手的裁判評選後,期待獲獎組所畫出來的畫,明顯比另外兩組要糟得多。其次,期待獲獎組在後續的自由時間中,只花費約其他兩組一半的時間來畫畫。

研究人員並未在無獎組和未期待獲獎組的孩子之間找出什麼差别。研究人員將這些結果,解讀為期待獲獎會局限兒童畫畫的證據。小朋友把畫作視為獲獎的工具,而非因好玩而去畫。當他們必須作畫時,選擇投人較少(只夠拿到獎品)的精力,並在無獎可領時傾向逃避作畫。而未期待獲獎的小朋友,則沒有這種影響,因為並沒有人把獎品當成是激勵因素。小朋友不知道會得到好寶寶章,所以不會告訴自己說「我只要有書圖就能有好寶寶章」。許多以成人和兒童為對象的後續實驗,皆得到類似的結果。

研究的言外之意非常明顯,過度地把注意力放在獎勵和成果上,可能會毀掉遊戲。當獲勝的目標凌屬於純享受遊戲樂趣時。當遊戲變成證明京人比其他人更好的手段,或者是團隊「需要」勝利政的根基時,會成為非遊戲的某種東西均田獎品成為從事該活動的主要理由時,所有類型的遊戲都會批壞殆盡。

我想如果學校不要透過獎勵和處罰鼓勵學習,把可能很有趣的活動變成工作的話,我們之中很多人會樂於徜徉在歷史、數學、科學和外文的領域中。」

 

「控制保護式教養的家長不會體罰孩童,他們利用提供者的身分控制孩子。信任式教養的家長將孩童視為有韌性且有能力的;控制保護式教養的家長則認為孩子是脆弱與無能的。信任式教養的家長相信讓孩子自行遊玩與探索,可以讓他得到最佳的發展;控制保護式教養的家長認為對孩童最好的方向,是由大人精心安排的道路。」

 

「放棄你可以決定小孩未來的想法

如果我們重視自由與責任,就必須要尊重孩子,讓他們有權利控制自己的人生,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目標套到他們身上。為了學習責任感,孩童必需要學習如何幫自己做決定,唯一的學習方式就是透過練習。所有的家長都會關心他們自己孩子的未來,試著不去控制很困難,但越努力控制越會得到反效果。

當我們試圖決定孩子命運時,就阻止了他們主控自己生命的權利;當我們試圖在日常生活的道路上引導孩子時,就阻止了他們控制自己的生命,並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當我們給予孩子他們需要但不想要的建議時,就減少了孩子在需要時,向我們尋求意見的機會。作為一個信任式教養的家長,你必須要常常提醒自己,那是你的孩子,不是你。所謂的「複製」其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不會製造另外一個你。你會隨機貢獻一半你的基因,你的伴侶提供另一半,兩個人的基因會混合製造出一個擁有全新基因的人,也許會擁有一些你們的特色,其實大部分都不是你,甚至不能說孩子是你的。

你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被帶到這個世界上,生長、學習並開創自己的人生,你只是製造孩子的基本環境,應該努力扮演好自己角色,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不要認為你需要對孩子的發展負起任何責任。

不論孩子成功或失敗,都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關係,不是因為你。衡量成功的人是孩子,不是你。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開心的律師、醫生與企業家,同時也有很多開心、滿足的上班族與清道夫。工作上的成功並不代表生活上的成功,任何職業都有快樂與不快樂的人,如果你覺得不是在過自己的生活,怎麼樣都不會快樂的。這些聽起來都像老生常談,但有太多人在照顧孩子時,忘記了這最重要的事情。

在一系列大規模調查中發現,美國富裕市郊家庭長大的高中生,往往比在較貧窮社區長大的孩子更為焦慮與憂鬱,使用毒品比率也相對高,有這些問題的孩子都承受著父母所給予的龐大壓力。研究也顯示,與家長精神的貼近程度,對孩子有負面或正面的影響,被家長送去參加不同的活動時,會產生焦慮與憂鬱;當家長與小孩一同享用正常的晚餐時,焦慮與憂鬱就會相對減少。

精神上與家長的貼近程度,對孩子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當家長相當在意孩子的成就時,貼近程度就會被削弱。如果雙方只是輕鬆的共度時光,就能增進貼近感。信任式的家長享受孩童的陪伴,並不會將小孩視為計畫的一部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長頸鹿小姐 的頭像
    長頸鹿小姐

    長頸鹿小姐的閱讀筆記&生活速寫

    長頸鹿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