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博客來.PNG

圖片來源:博客來

不管孩子確實比管孩子還難得多,媽媽的本性就是會擔心太多、管太多,很怕孩子一不小心偏離了自己心中可容忍的軌道範圍,卻不知不覺扼殺孩子的無限可能。我們總以為自己懂得比孩子多,可以給他們好的指導與建議,事實上,每個人的所知都是相當有限且狹隘,更何況現在對的、好的、有價值的,不代表10年後還是一樣,沒有人是先知,在孩子面前我們應該更謙虛,一般來講,孩子的腦袋比成人靈活多了,大人就是經歷很多、知道很多,所以頭腦容易僵化,我們只能分享自己的經驗、想法,孩子獨特的思想、行為、人生觀都應該被尊重,最好還能被肯定與支持,但這實際上真的好難,就是會忍不住有過多的介入與批判呀!

 

父母要學的不只是如何烹飪、治家、理財,更不是將小孩交給學校就好。而是學習如何享受做父母的功能與樂趣,學習如何不要過度操勞。

例如:聆聽孩子的心聲、讚美孩子的優點,都是現代父母要學習的。就連如何才能興高采烈的與孩子一起玩,都需要學習。

如此一來,孩子不會「怕」你,才會向你吐露心聲。每次看到親子之間能平起平坐交談的畫面,我都很羡慕。這樣的孩子也更尊重父母,就像好朋友那樣。

如果時光倒流,我又回到你這般的年紀,我一定要多和我的小孩玩遊戲,多和大一點的孩子交朋友,多與成年後的孩子談心。

我也知道,除非認真的學習、練習,否則老習慣改不了。那麼,就只有努力加油了。」

 

「新竹有位卡內基訓練學員本業是醫師,自己有一家診所。受訓期間,分享近來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時,就是尊重兒子的決定選擇牙科。這位醫師說,他兒子的分數成績本可以選擇醫學系。言談間,聽得出這位醫師有點心有不甘,但我想將來他會有一定程度的慶幸感。

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經驗,那就是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他進了史丹佛大學後很想選戲劇系,我沒有說不,接著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他幾經掙扎,到了三年級時,自己選擇了機械系。

但他的明星夢並沒有消失,畢業後就到處想辦法進入演藝圈。我真的一點也沒阻止他。經過一年走投無路的際遇,最後還是帶著一份責任感,回去念機械研究所。

父母越有包容力,孩子的責任感就越強。孩子成人後,也會更尊重別人,更包容周邊各式各樣的人,因而更受歡迎,他自己也更健全、喜樂。」

 

「你小時候真的很可愛、很聰明。(有這種感覺的父母為什麼不好意思說出來呢?) 到五年級的時候起了變化,記得嗎?那一年我們搬到美國去住了。

妳好像比别的孩子早熟,開始叛逆。我常常對妳吼罵,但沒什麼用,你還是我行我素。

好比說,你開始化妝打扮,而且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捲頭髮、夾睫毛、擦粉、塗口紅。你才小學五年級啊!讓我更頭痛的是,妳那麼小就開始喜歡男生了,還曾有過好幾個男朋友,而且不會不好意思說出來。可想而知的是,媽媽和我就一天到晚嘮叨、碎碎念,甚至語帶威脅說,女兒變成這樣了,回台灣算了。問題是常挨罵的你依然我行我素。

但我必須承認,你在學校的成績還是名列前茅,到初中時還選上了學生會副會長。談到這裡,我想先停一下。你有沒有想到,我為什麼要迫不急待的說這一段?講白了就是,我大可不必那麼多氣,讓自己的日子不好過,讓女兒難受。也真的一點用都沒有。現今回想起來,那些吾家有女初長成的父母,大可不必如此。

經過了那麼多日子,我跟這麼多晚輩互動的心得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在這段時期沒什麼麻煩,像我家老大、老么就一切順利。但有些人卻非經歷過這段叛逆過程不可。

老二和這位寶貝女兒就屬這類。幸虧我們當年還保持某種程度的奧包容心,沒有過分苛刻、嚴厲。後來他們不但變好了,還令人刮目相看。」

 

「坦白說,我們做父母的無論為孩子做什麼,要求孩子做什麼,最終目標不都是希望孩子未來一生健康、快樂、幸福嗎?

那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培養正向的人生觀,除了自己要具備,更要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態度與觀念。

但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或疏忽這個終極目標,特別是在要求他們用功讀書、考取最好的學校時。

如果我問你:「你希望他們從最好的學校畢業,但性格變得怪怪的、很自卑,常常退縮自卑?還是希望他們功課沒那麼好,但常充滿自信,有能力面對困難,克服挫折感?」

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會選擇後者:自信。

你希望孩子能從最好的學校畢業,但工作與生活態度消極,懒洋洋的,什麼事都得過且過?還是他雖然念的是普通學校,但充滿幹勁,不輕易灰心放棄,對未來的前途抱著積極態度?

我很有把握,你會選擇的是後者。讀書時單打獨鬥,工作卻要團隊合作,這就是矛盾所在。

你希望看到自己孩子一天到晚悶悶的、冷冷的,一句話都不想說?還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無論功課好壞,都很開朗,滿懷熱忱,經常面帶笑容,樂於與他人溝通交談?

我想你會選擇後者。……

那麼在台灣呢?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家王永慶、張榮發,還有好多我所認識的中小企業老闆,他們都沒完成正規學業。我知道很多人心想,那只是少數人。對!  但也證明了,的確是可能的。

記得賈伯斯曾說,我們的世界需要很多大學畢業的人,但也需要一些沒上大學的人,因為這樣,那些大學生畢業後才有工作做。他在一場畢業典禮演講中說,他這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就是在大一時輟學,他才有時間去學他感興趣的東西了。

我想強調的就是這點,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習他們有興趣的事,包括求學在內。」

 

「思考力,就是未來的競爭力

小孩的思考能力強,才是最有效的競爭力。根據未來創新的趨勢,不需要太多會背書,或記憶力強的人,會思考才會創新,最好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

更重要的是,遊戲可能會輸,可能會被打敗,而遊戲就能讓孩子從中學習接受挫敗,培養風度(很不容易)。 很顯然,能從下棋或打球中,學會如何處理挫折感,學習下次再來的毅力,才是難得的成長過程。因而當孩子在籃球比賽輸了,或輸掉一盤棋,父母要激勵他再接再厲、越玩越好玩,而非嘲笑。

這樣就講不完了,還有跳舞。要是爸媽學著孩子的舞姿,扭腰擺臀,孩子們除了笑破肚皮之外,還真有些得意,心想,總有些事是爸媽要跟我學的。

我們一家三代一起出去騎過腳踏車、游泳、浮潛。以前我還常跟他們打籃球,現在換成他們跟孫子打球了,而且打得很認真。

我到了八十歲才領悟到其中奧妙。我小時候書念得不好,沒考取好學校,所以有很多時間,很多機會玩。我是在遊戲中長大的,所以才有今天。」

 

「當然,可能有很多理由,讓我們回家後臉上沒有笑容,態度不夠親切,或認為只要心裡關愛孩子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將此視為冷漠,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努力要求自己面帶笑容,鼓舞自己更有熱忱。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想想真的很可怕。

父母要贏得孩子的信任,信任你很關心他,信任你支持他,信任你會諒解他,信任你絕對不會嘲笑他,但是父母該怎麼做呢?

奇妙的是,想要建立這樣深度信任感的關鍵因素,在於養成一種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的習慣。

當孩子說話的時候,你要專注的聽,不要一邊做家事一邊聽。更不要同時看電視、滑手機。

眼神注視著他的眼睛。臉上要有表情,如開心、難過、感興趣、同情。

肢體語言很重要,例如點頭、坐姿、手撫著他的肩膀等。

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才「可能」跟你講心事,因為他感覺到你的關心。覺得無論他說什麼,你都不會責罵他,或看不起他。更重要的是,講完後你要給他一個擁抱。

對於沒有傾聽習慣的人而言,這可能需要一些練習和幫助才能改變,而一旦養成後,那真是個價值連城的寶藏。」

 

「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在哪方面變得更好,有一個很簡單卻不容易的方法,你一定很想知道,那就是「多讚美他」。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我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位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好,結果我就愛上了寫作。以至於到了八十歲還在寫,而且還出版了三十幾本書,你看讚美就是這麼奇妙。

我常常想,要是我的數學老師也常讚美我,算術答錯了,不會罵我怎麼那麼笨,我的數學可能會很好,後來我可能就往理工方面發展了。

一九八年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休斯飛機公司,轉到光啟社工作,這個重大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

為什麼我會放棄原來高薪的工作?因為丁松筠神父欣賞我,對我的領導管理能力有很高的期望。坦白說,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好,但既然他真的相信我很會領導與管理,我就真的努力活出了他的期望。」

 

「知名教育教、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人性本質中,最強的驅動力就是重要感。你可以用要求、命令、威脅、處罰等方法,促使孩子用功念書,或改掉壞習慣。

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實用主義的教育家,也是胡適的老師杜威博士卻認為,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效。

人在受到讚賞、激勵、肯定的時候,最有重要感。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哈佛大學教授,現代心理學之父,認為人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我的建議是:不管你的小孩功課多好,喜不喜歡上學,你都應該常常帶小孩去逛書店。書店裡琳瑯滿目,他除了看同年齡層的書之外,也可以看看大人的這些書,包括健康的、小說類的,他也會看到很多文具用品,都是激發他求知欲的好機會。

所以我建議你,常常帶小孩逛書店,你需要挪出時間、拿出耐心。最好離開書店的時候,也買一、兩本書,但你要尊重一下小孩要買的書,不要說這個不要買,這沒什麼好看,只買跟學校學業有關的書,這就不對了。」

 

「我覺得,我倒不是想說工作沒有貴賤,是我們傳統士大夫的觀念,造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你看我們以前的聯考就像古代考狀元、進士。亞洲好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想法。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有位相當有地位的企業家,我不講名字了。他的小孩也對烹飪感興趣,他來我們這裡受訓,他寫的職業欄就是「廚師」,好,我們也接受。後來媽媽說,你應該要寫「主廚」,小孩不願意,說我不是主廚。後來跟他談話才知道紐約餐飲學校裡面有四分之一都是常春藤大學畢業的學生們,可見我們的社會也在改變。

我弟弟有一點讓我滿佩服的,他不要求孩子們一定要成為什麼人,非常開明,他跟小孩雙赢,小孩樂,他也樂。我真的希望,能多一點人有這種開明的想法。

重要的是,要怎麼才能有這種想法,我們要像龍應台對待她的小孩,她說孩子的一生是孩子的事情,不是爸爸、媽媽的事,所以要尊重他的選擇。

講可能很容易,可是要做到並不容易,龍應台說。我若是干涉小孩的家庭生活,他的女朋友,他的太太,或者他的先生如何,不知不覺中,我們不小心就變成「小三」,請不要忘了這是孩子的婚姻,他的家庭,你可以討論,可以跟他一起分享經驗,但最後要他自己做決定才行。

一般而言,如果是孩子自己做的決定、做的選擇,他的責任感會較強,他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就比較有擔當,就會更投入。如果是爸爸、媽媽為他做的選擇,到後來他不見得買帳。我們都希望小孩將來無論在私生活、工作、家庭、社會、交朋友方面,都要有擔當、有責任感。」

 

「給父母建議:學業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但不要忘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成功常常取決於後來的轉折點上。

對那些考取師大附中、台大的孩子,後來一樣也會遭遇很多轉折點。有的人一帆風順。有的人進了大學開始有挫折感。或隨著風潮去美國後陷入低潮,甚至進入職場開始漫長的職業生涯後,一定還有更多轉折過程。有的人未注意,有的人不能適應,有的人不能接受這些轉折點,乾脆就放棄了,絕望了,甚至做出愚蠢的行為。

我知道現在我可能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那就是,建議父母不要太重視小孩的學業,你覺得呢?

我倒不是說我的父母當初想通了這點,或有先見之明。他們可能是矇到了,或運氣好,但你大可不必靠運氣。

你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無論現在學業如何,或遭受什麼挫折,都還能抬頭挺胸,面對新情況,適應新環境,滿懷希望。」

 

「孩子有自信、樂意溝通後,自己會上進

有意思的是,一旦孩子有自信,樂意溝通後,他們自己會上進,功課也會更好,而且從大學畢業後,還會繼續學習,終生學習。

我就是個很好的人證,青少年時書沒念好,但一直保有自信,後來抓住了幾個轉折點,像發掘到自己的英文能力、考取公費留美、進人外商公司、進入光啟社,以至毅然投入卡內基訓練等。

年少時,書沒念好,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但父母卻認為,小時候就一試定終生。

而這還只是學業方面而已,不要忘了孩子未來還要面對很多方面,例如工作、婚姻也會面對和需要處理轉折點,最能助他們一臂之力者就是父母。令人想不到的是,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快樂健康的享受成長,這遠比專注於他們的學業重要得多。

想到這裡,我有種欣喜開朗的感覺,因為你可能因此憂慮操勞大為減少,可以開心的與孩子一起成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長頸鹿小姐 的頭像
    長頸鹿小姐

    長頸鹿小姐的閱讀筆記&生活速寫

    長頸鹿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